记改革开放40周年中国“行”之变化
发布时间:2018-07-30 来源:工程部--沈蔚璇 发表人:沈蔚璇


“从前的日色变得慢,车马邮件都慢”

木心先生创作的那首《从前慢》似乎仍萦绕耳畔,那般日月皆慢,车马书信的日子似乎触手仍可及。然而,中国已然迎来了她的新时期。今天的中国,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巨大的提高,各项科技成就亦在世界上拥有了属于自己的一席之地。《战狼2》、《红海行动》等正能量电影的上映,亦是向世人诉说着中国的成就与伟大。回首改革开放的40年,我们不难看出,中国在这40年中,社会经济在迅猛发展,而其中,中国人的出行方式也逐渐革新......


眼前的这幅图片是八十年代的中国,当时的中国,是世界上拥有最多自行车的国家,被老外们亲切的称为“自行车王国”。在当时,自行车在人的心中,如同一件不可估值的宝贝。你还是否记得,有一个年代,若是有辆凤凰、永久或是飞鸽骑在街上,一定不亚于现在在街上开着奔驰拉风;有一个年代,不小心丢了自行车的那种感觉,可以用痛彻心扉来形容;在中国的八十年代,在中国的自行车年代,人们生活悠闲自在,享受着生活本身。

随着改革开放的潮流慢慢延展开来,人们对交通运输的需求也比以往任何时期都来得迫切。当时似乎还盛行一句话,说道,“要致富,先修路”。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后,随着国力逐年上升,各种各样的交通工具也渐渐进入寻常百姓间。其中不得不提的便是绿皮火车。最早的绿皮火车,是那个年代的人最真切的回忆。他让城市与山区的沟通成为可能。当时的国人,满怀希望的,坐着新中国的绿皮火车,驶向那条通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前进之路。

而到了二十一世纪的崭新时期,中国人的出行方式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,中国科技实力的增强,更是发生了一种质的革新,那便是现代化时期的中国路,中国桥的出现。


画面中的这座横跨千里的桥名为港珠澳大桥,是现代化时期的匠心之作。港珠澳大桥总工程师林鸣说:“过去干工程是有什么装备设计什么样的方案,你今天看我们港珠澳大桥工程,你想怎么干,我们国家现在都有能力制造一些专门的东西能够干成。”短短的一句话,道出了中国现代实力的强大。纪录片《辉煌中国》中说道,港珠澳大桥的建立,让从香港到内地单程缩短为30分钟。且作为龙头,2020年,粤港澳大湾区将形成以珠江至西江经济带为腹地,带动中南、西南发展,并辐射东南亚、南亚的经济大格局,这是中国经济战略布局的一次伟大创举。这意味着,港珠澳三地的出行方式和出行时间,将拥有一个全方位的革新。中国工程师的匠心之作,真真切切的造福了亿万中国人。


同样受到瞩目的,是中国的高铁。中国2.2万公里高铁总里程,超过第2至第10位国家的总和。中国高铁总里程的增加,让城市与大山的沟通更加快速和便捷,让人们的出行效率得到了飞速的提高。中国的高铁,缩短了中国的时空版图,给国人带来了新的工作就业机会和就业观念。与此同时,他更是紧密了中国地缘关系、优化了人文环境,加速着中国社会文明的进步与发展。



图片中的单车,不再是80年代的旧式自行车,他是新时代的,解决了国人最后一公里出行问题的,拥有鲜艳色彩的共享单车。共享单车的出现,是互联网新媒体与自行车产业的合作,它的诞生使人们出行的方式更趋多样化与便捷化。诚然,在共享单车的发展历程中,我们不难发现它所存在的种种弊端,譬如它与城市管理秩序之间的冲突,又再譬如它极低的破坏成本与高额的维权成本。然而,如同哲学书上说的那样,新事物具有它不可比拟的新优势,这是旧事物无法带来的。我们相信,新中国一定会带着她的人民,在共享单车的道路上,愈走愈勇。

改革开放40年来,中国社会在进步,人民素质,人民生活水平也逐渐提高,中国的经济成就站上了世界的舞台。与此同时我们不难忽视的,便是“衣食住行”中“行”的这一方面。那是中国工匠的匠心精神,中国科技的成就,中国政府的支持共同铸就而成的一种出行方式的革新。让我们为新中国的“行”的呐喊,为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而呐喊吧!